[真题密卷]2024-2025学年度学科素养月度测评(二)2语文A答案

48

[真题密卷]2024-2025学年度学科素养月度测评(二)2语文A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第一学期学科素养第二次测试
    2、2024年学科素养考核测试
    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素养形成期末测试
    4、2023-2024学年度学科知识与能力测试
    5、2024年全旗小学毕业生学科素养检测语文
    6、2023-2024学年度
    7、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8、2024年下学期期末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9、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素养期中测试
    10、2024学科素养测试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牛郎织女”文化之乡河南鲁山县,斥资700万元塑造“牛郎织女雕像”,由于对文化所传达的意义未能准确把握,有损了传统文化的生态环境B.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让世界惊叹于“中国式浪漫”C.近年来,几乎每一年都会有几个传统文化类作品不断刷屏成为大爆款,激发了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养分。D.在“你是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全部列举传统戏剧的四大角色。A10.材料二的第二段提到“牛郎织女雕像”一事,有何作用?(4分)举例论证,真实具体地从侧面阐明对传统文化进行衍生开发,应当注重文化运载的“神”,强调民族传统文化应当坚持守正创新理念,使论证更有说服力。11.分析材料三的论证思路。(4分)示例:首先,列举了多部传统文化作品不断刷屏成为大爆款的现象,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接着,从两个角度分析阐明传统文化类作品火爆的原因:传统文化类作品频出爆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满足了观众新的审美需求;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类作品频出爆款,离不开新型传播媒介的助力。1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的建议。(6分)①充分挖掘运用多元符号,真实呈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内涵,让古典文化得到创新表达。②民族传统文化应当坚持守正创新。对传统文化进行衍生开发,应当注重文化运载的“神”,不可歪曲滥用民间传统文化。③传统文化应该最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新的审美需求,利用好新型传播媒介的助力。④相关部门应该广泛宣传引导,让大众更多的了解并热爱传统文化。(答三点即可)(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16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吴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王举正③懦默不任事,涑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④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准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下文“元昊”,为党项族,西夏开国皇帝。②枢密副使:官职名。③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同句“举正”亦指此人。④固:坚持,执意。⑤除:拜官授职。13.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2分)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