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一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二)2历史(人民教育)答案

2

陕西省高一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二)2历史(人民教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7分,第24题13分,第25题12分,共52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2009年以来,湖州陆续发现一批以往来公文事务及公私信读为主的汉代木简。公文简中,出现的地名以会稽郡、乌程县为主。公私信牍,内容主要涉及当时一般阶层的生活。此外,字简的数量也不少,大多是利用废简随意写成。右图是一枚封检,用于物品或文书封,如同后世的信封。这枚封检体现了两汉公文传递的严谨作风,中间“乌程以亭行”,标明目的地乌程,即今之湖州,以亭行,即陆路由信差送达。——摘编自曹锦炎《乌程汉简概述》(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乌程汉简的史料价值,并指出汉代“亭”的长官在基层治理中的基本职能。(6分)”材料二在法国和英国,国王很早就是许多城市自治特权的授予者,王室力量与市民可以说形成了同盟,因为他们的利益大体上都与封建贵族对立。这一同盟成了巩固法兰西和英格兰民族君主制的核心要素。随着城镇人口日益增多,就需要有行会组织和城镇政府主持内部事务。商人和各种手工业者分别组织起来组成行会,以保护他们特殊的职业利益。全体城市市民将他们的普遍关切托付给选举产生的政府官员。这些长官管理市民之间的司法事务,征收市场税,维护城墙、街道和其他公共设施,并代表城镇进行对外交涉,包括对封君和国王。——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西方文明史手册》(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法封建王权与城市之间的政治关系,并简述城市自治的运行机制。(6分)材料三1941年春,晋察冀边区政府开展了以“三三制”为原则的民主政权建设,进行了广泛的村选运动。村选运动彻底改变了村干部的身份。从性别看,女公民参选比例占82.9%,仅低于男子2%。从年龄看,老年公民当选村代表的占16.3%,青年占28.5%。从村选结果的阶级成分看,贫农与中农在村代表中占79.6%,而地富仅占8.1%。一一摘编自梁丽辉《从村选看村政权的变一一以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为例》(3)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战时期普察冀边区基层政权选举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高三历史试题卷第5页共6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