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二)历史(百J)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百师联盟2024高三冲刺卷二历史
2、百师联盟2024高三二轮二
3、2024百师联盟高三冲刺卷二历史
20.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棚“焚书坑儒”是实行文化专制的表现,故选C顶。“焚书”举措是推毁而不是保护传统的文化典籍,排除A项;“焚书”只是针对以儒家为代表的部分先秦典籍,并非全部先秦诸子典籍,且该举措并不能完全摧毁先秦儒家诸子典籍,至西汉时仍有诸多先秦诸子典籍留存下来,排除B、D两项21.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实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调动以参与国家的建设,这一举措的实现源于秦朝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故选C项。A、D两项并非其根本原因,故排除:B项是材料的表象,而非根源,故排除。22.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和西楚霸王项羽占领咸阳城,焚毁阿房宫的历史事件,故选B项。23.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时期,由于天下长久战乱,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天子的座驾也无法使用四匹一样颜色的马,将相则多乘坐牛车;文景时期,社会经济日益繁荣,街巷马儿成群,甚至骑母马都会被人耻笑,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选A项。材料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D两项: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编户齐民”,排除C项。24.C根据材料“山东的汉代官印“寓意国家盐法的威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故选C项。其他三项材料均没有体现,排除。25.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绘的是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该制度有利于削弱西汉诸侯国的势力,从而增强中央政府的权威,故选D项。汉景帝定了“七国之乱”,排除A项;藩镇割据出现于唐中后期,排除B项:材料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C项。26.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国并行制。刘邦在统一战争中分封了七个异性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材料中的“伪统一”是指“郡国并行下的诸侯林立”,故选C项,排除其他三项27.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冒顿单于征服西域,并以西域为军事上的据点和经济上的后盾,经常侵占汉朝领土,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汉武帝时期,西汉政府逐渐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打通与西域的联系,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这也是张赛首次出使西域的主要使命,故选C项,排除其他三项。28.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尚书令作为皇帝的亲信侍从,地位较低,却逐渐掌握实权,其权力来源是皇帝的赋予而非原先制度上的规定,这反映出的是皇权的加强,故选B项。材料中体现不出中央机构的臃肿,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外戚和贵族制度,排除C、D两项。29.D根据材料“皇帝亲政和太后临朝两种状态的转换,表现为最高权力在‘东宫’和‘西宫’之间的切换”并结合所学识可知!,东汉时期,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的状态下出现了太后临朝,垂帘听政的情况,从而形成了外戚把持朝廷政权的状况,故选D项。材料体现不出外戚对皇权的制约作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东汉时期社会矛盾彻底激化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末涉及皇帝通过宦官打压外戚的相关内容,体现不出外戚宦官交替执政的政治特征,排除C项。30.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故选C项。春秋是编年体史书,排除A项;《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排除B项:《汉书》是纪传体史书,但成书时间晚于《史记》,排除D项。31.(1)制度:内外服制。(2分)特点:商王是最高的统治者;以商族为中心的邦国联盟;中央政权与附属国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各方国具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4分,任答两点即可)(2)区别:商代的附属国是聚族而居,西周新兴封国已开始打破商代附属国的族群界限,带有地缘政治色彩:西周新兴封国的统治者主要是西周的王族、功臣和姻亲等,商代附属国的统治者是商族以外的部族首领,相比之下西周封国与王室有着密切的联系;西周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的附属国密切,与周天子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臣属关系更加明确。(4分,任答两点即可)积极作用:利于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扩大了周的统治区域;传播了周文化,丰富了地方文化,促进了华夏民族的交流交融;增强了华夏认同观念;为后世的统一局面奠定基础。(4分,任答两点即可)32.(1)变化:与战国相比,汉武帝时期农牧界限向北移动明显。(2分)原因:汉武帝时期大规模修筑长城;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设置河西四郡;移民实边、屯田等,推动了农牧界限的北移。(6分,任答三点即可)(2)影响:推动了中原地区先进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的传播;有利于边疆的开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6分)33.示例:论题:春秋至汉代儒家思想在曲折中发展。(2分)论述:春秋时期,孔子开创儒学。他以周礼为准则,主张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自己的本分,不越位,不僭礼,推崇周公的治政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战国时期,孟子,荀子都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思想。战国是封建地主开始强盛时期,各国国君为了争霸的需求,纷纷招揽名士让其献计献策。儒家主要强调社会礼仪制度,在维护贵族阶级的利益上比较突出。但是乱世当用重刑,儒家的“仁”政策明显对争衙战争的需求不能满足。所以虽有一定地位,却并没有多少国家使用。秦以法家思想治国。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焚烧诗书的建议。不久,一些方士和儒生发表了对秦始皇不满的言论,惹得秦始皇大怒,便把这些儒生全部坑杀咸阳。儒家思想在秦朝遭到了严重打击。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更加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地位。汉武帝为了维护“大一统”,接受了董仲舒的尊崇儒术的建议,置立五经博士,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可以说从此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并且被不断改进,以适应统治需要。(10分)(“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的情给分)【高一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检测卷·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25-T-081A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