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号2(第2套)高中2025届毕业班基础知识滚动测试(二)2语文答案

11

国考1号2(第2套)高中2025届毕业班基础知识滚动测试(二)2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国考1号2语文
    2、2024国考1号5语文答案
    3、国考1号5语文答案2024
    4、国考1号2024语文2
浙江省A9协作体暑假返校联考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D。【解析】材料一“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为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提供了思想情感的基础、灵感的源泉与行为的动力:后者则赋予了前者以美的、可感知的外形”,可知选项错误。2.C。【解析】“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更看重人的表演,更受空间性的制约,因此剧作家的创造作用微乎其微”错,因果关系不成立,从材料一的图表中只能看出剧作家不是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的主要创造者,但不能确定“因此剧作家的创造作用微乎其微”。3.B。【解析】A.标示的是多元交叉融合关系,不符合材料二中所述。C.标示的是集中指向“戏剧性”关系,不符合材料二中所述。D.标示的是“情境”范围内相互作用关系,不符合材料二中所述。4.①要明确探讨范畴,分清“戏剧性”在文学性与舞台性两个不同层面上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②在戏剧的文本与演出的完整系统内理解“戏剧性”。③在戏剧的情境、事件的过程、人物心理和动作中认识和把握“戏剧性”。(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5.①尤·伊·艾亨瓦尔德的表述反映了只讲文学性不讲舞台性的倾向,②格洛托夫斯基则认为剧本在戏剧中处于最末,排斥戏剧艺术的文学性。③我认为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偏重一端总是有失偏颇的,好的戏剧作品应该同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与舞台性,文学性与舞台性的结合才是完整的戏剧性。(第①②每点1分,第③点2分。)6.B。【解析】A项“夸张”错。C项曲解文意,“它属于房间里以前的旅客”错,文中并未说明蜡烛的归属。D.城市中“丝毫不存在人情”错误。7.D。【解析】D项曲解文意,“表现了“我”对众人的不满情绪与自己内心的失落感”错,结合小说结尾,可以看出“我”关上门是因为电来了,大家都回到自己的房间,关门的动作开没有表现出“我”对众人的不满。8.心理:①现代城市人的内心对陌生人往往有防备和警戒之心。②当黑暗来临的时候,人们为了寻找光明能打破隔阂,消除戒备,走进彼此,相互帮助,扶持。启示:①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之间的信任和交流越来越少,彼此心灵上的隔膜越来越厚。拉近心灵的距离,需要每个人的努力。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截蜡烛,只要我们点燃它,照亮彼此陌生的面孔,内心也会变得温暖,亲切。(心理2分,启示2分)9.①采用第一人称,“我”作为一个普通旅客的视角叙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运用细节描写,符合社会现实情况,“找蜡烛”“点蜡烛”“分享亮光”等情节设计合情合理。③心理描写真实,众人在断电前后的心理变化符合真实心理感受过程。④故事发生背景真实可信,出差住旅馆突遇断电,描述中呈现时代特点,真实再现社会生活。(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10.BDF11.C。【解析】用法相同,都是动词,解释为“到,去”。12.B。【解析】“虽不能明察但可以忘怀一切”错误,原文“忘怀则无幽不照”的意思是“忘怀一切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明察”。13.(1)穷困与显达并不依靠才智,修身养性贵在于放任自然。(“穷达”“假”“肆任”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1分)浙江省A9协作体暑假返校联考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