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网]2025届新高三学情摸底考考后强化卷(8月)语文(新课标卷)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3-2024学年高三二模强化训练卷
2、学科网2024年高三5月大联考新课标二卷
3、2023-2024学年高三二模强化训练卷语文
4、学科网2024年高三5月大联考新课标二卷答案
2025学年鹤壁市高中高三(上)第一次综合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道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如从此时到彼时、从此地到彼地之间隔着一个长度,人们就把这种时间、空间相隔的长度叫做距离。“心理距离”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这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以另一种眼光,从它那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岑参),“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刘长卿),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郑樊)。在这些诗人的眼中,已彻底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一方面,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领会就愈是深切入微,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动我们。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