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衡中同卷信息卷
2024年湖北省新高考信息卷(二)2答案(历史)
2024年湖北省新高考信息卷(二)2答案(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4湖北省新高考信息卷二历史
2、2024湖北省新高考信息卷四
3、2023-2024湖北新高考信息卷一
4、2024湖北高考信息卷
5、2024湖北省新高考信息卷政治答案
6、2024年湖北高考改革政策
7、2024湖北省新高考信息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8、2024湖北省新高考信息卷二政治
9、2024湖北省新高考信息卷二语文答案
10、2024湖北省新高考信息卷二数学
权”等内容可知,英国通过宗教改革,形成英国国教,使教会成为维护英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这为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故B项正确。材料着重描述的是英王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并没有述及“信仰得救”的相关内容,故排除A项;英王的宗教改革主要在于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其并没有“废除”天主教的基本教义教规,故排除C项;材料所述反映的是英国世俗王权对教权的否定,并不能夸大为世俗王权“取代”教权,故排除D项。14.D考查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根据材料,苏丹马赫迪起义从本质上来说,马赫迪一救世主思想,只是根植于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而非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物,所以起义没有也不可能给农民阶级提出获得解放的正确的政治纲领,不可能使人民从压迫和剥削下获得彻底解放,结果,便又只能回到他们所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故D项正确。其余选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15.A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根据材料“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苏联也从落后的农业国变身成为工业国”等可知,通过一五计划,苏联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就,这是苏联模式的积极影响的结果,证明计划经济体制有一定活力,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苏联也从落后的农业国变身成为工业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只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并未完全忽视人民生活的改善,故排除B项;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是实行的计划经济而不是依靠市场经济,故排除C项;优先发展重工业客观上拉大了工农业间的差距,故排除D项。16.C考查不结盟运动与全球治理。根据材料“伊朗举行的第十六届不结盟运动峰会”,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代表性。第十六届不结盟运动峰会是在中东局势动荡、伊朗与西方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召开的,主要讨论核裁军问题,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全球治理的诉求,故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来源广泛,与会国国家利益有共同之处,但“一致性”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而第十六届不结盟运动峰会(每三年一次)可推导出这次会议召开于2012年,故排除B项;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与材料第十六届不结盟运动峰会的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17.(1)动因:丝织业发展历史悠久;战争和移民的推动;相对先进的技术;地理区位优势;巩固少数民族政权的需要。(6分)(2)特点:贸易发展呈现不连贯性;贸易种类日趋丰富;日本逐渐取代美国占据主导地位。(5分,任答两,点即可)(3)建议:以对俄贸易为重点;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经济贸易活动;加强边境贸易管理和口岸建设;培养优秀人才;注重对外贸易产品的质量;国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4分,任答两点即可)18.(1)历史价值: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激发了国人的救亡图存意识;为辛亥革命营造了舆论环境;拓展了国人的视野。(4分,任答两点即可)(2)特征:以革命派为主导;以救亡图存为目标;兼具救亡与思想启蒙色彩。(4分,任答两点即可)原因:西方报刊新闻思想的影响;近代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新闻报刊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4分,任答两点即可)19.(1)特点:多国打击一国;大国干预;交战双方态势前后逆转;联合国积极斡旋促停。(8分)(2)影响:战争给两方都带来巨大的损失;对战争的反思推动中东国家谋求采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一定程度上推动中东和进程;提升了联合国的权威和影响力;客观上提升了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为此后中东局势的动荡不安埋下了隐患。(5分,任答三点即可)20.示例一:论题:民主政治在中国的建立历经曲折。(2分)阐述:由于中国的长期君主专制的历史传统、儒家思想占主流的文化传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中国的共和制建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共和制名存实亡。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共和国。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也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8分)综上所述,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共和制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最终中国人民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共和国制度。(2分)示例一论题:20世纪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探索。(2分)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时间伴随着对执政模式的探索,在从局部执政向全国执政转变的历程中,经历了“民政权”“苏维埃政权”“联合政府”“人民民主专政”等执政模式思路的探索与演变。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922年,中共二大上明确党的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共一大和二大明确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日标。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此后遭到中国国民党的不断打击。1945年,在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以和、民主、团结为口号,主张成立联合政府,遭到国民党政府的否定。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群众和工人阶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也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8分)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在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不断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模式的思路上既有连贯的继承,也有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而形成新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政治制度。(2分)(“示例”答案仅为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高三4月联考模拟检测卷·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