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星·海淀八模]2024届高考冲刺卷(二)2试题(语文)

32

[京星·海淀八模]2024届高考冲刺卷(二)2试题(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海淀8模
    2、2024海淀八模
    3、海淀八模2024语文二
    4、海淀八模2024高三模拟卷
    5、2024海淀八模第二套理综试题
    6、2024海淀八模语文试卷
    7、2024海淀八模高三
    8、海淀八模2024各科答案
    9、2024海淀八模高三试卷
    10、海淀八模2024
滤气泡”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如果没有算法过滤技术,我们注定会被信息洪流所淹没。另一方面从前那种传统的、非定制的新闻也未必能保证多样性。“我们必须要弄清楚,是经过滤的媒体世界造就了我们所见的在线集结,还是本来就拥有不同信念的人建构了自我增强的过滤器”。这是一场技术与人性的较量,“戳泡运动”不仅需要不断改进算法技术,使用户可以接触到多元化的观点,还需要借助一个平等、自由、开放而理性的公共领域平台,开展协商对话,凝聚共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本之道。(摘编自《算法推荐时代的“过滤气泡”》)材料二:国内学者将过滤气泡当作一个已然的负面存在,并以此为出发点对算法过滤引发的社会后果进行批判。相比之下,国外学者更多把过滤气泡视为一种假说一一是否真正存在,尚需检验。针对过滤气泡是否存在,过去西方学者从不同视角展开实证研究。我们则认为过滤气泡是否存在应关注的是单个用户的信息结构是否存在偏倚,将单个用户信息结构的均衡性作为衡量过滤气泡的指标,更符合对这一概念的定义。反之,单个用户信息结构失衡则表现为不同类型的信息内容数量差异悬殊,当个性化推送超过用户整体信息占比的50%,该用户的信息结构存在失衡。值得注意的是,平台为吸引流量,在作算法推荐时可能对某些特定内容存在偏好。而对某些投放基数较大的内容而言,推荐数量的小幅增加也可能导致用户信息结构的失衡。鉴于此,我们计算个性化内容的占比对“过滤气泡”存在与否的影响就要观察个性化推送是否满足以下条件:第一,个性化推送超过用户整体信息占比的50%;第二,在既有推送基数水平上,相应内容的个性化推送的增量显著,一般超过10%。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则过滤气泡存在。为进一步探究微博在算法推荐下的过滤气泡现象存在情况,我们将微博中规模庞大的国内用户群体分为有代表性的四类:代理用户A,28岁硕士单身爱美北京女青年(生活穿搭人设);代理用户B,22岁中专学历的剧综迷、追星女粉丝(刷综文娱人设);代理用户C,38岁高收入陆家嘴金融行业男博士(财经人设);代理用户D,34岁本科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新手爸爸(科教人设)」首先对四个代理账号进行为期一周的训练。每天重复如下操作:在“微博搜索”中搜索与代理用户兴趣相关的5个关键词,根据推荐结果点击前5条内容;,点击微博推荐中5条与代理用户兴趣相关的内容;使用微博账号登录抖音、小红书等任意一款应用,在该应用中点击或转评赞与代理用户兴趣相关的内容。训练结束后,进入记录阶段。连续4天记录代理用户ABCD在微博推荐中的前40条内容,并按照时事、财经、科教、文娱、生活和体育六个类别进行分类。为排除微博既有的信息推荐结构对结果的影响,设立一个中立账号作为对照组,以访客身份选择“随便看看”登录微博。中立账号反映了未经任何训练的情况下,微博对信息内容的初始偏好。计算个性化内容在代理账号和中立账号中的占比,两者之差为个性化内容的增量,如增量显著,证明过滤气泡存在(摘编自陈逸君《微博算法推荐的过滤气泡现象探究》)1.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信息茧房中,人们听不到网络空间中全面而真实的声音是因为其他领域的信息和屏己的表达已被隔离。B.社交媒体使用者不经查证分享来路不明的内容以及社交媒体所使用的算法技术,导致了“过滤气泡”效应的产生。C.材料二的调研结果能作为判定微博是否是一个平等、自由、开放而理性的公共领域平台的参考,从而断定微博平台是否有助于“戳泡运动”D.材料一侧重从概念,表现、危害以及解决办法等理论角度论述“气泡效应”现象,材料二侧重从实际调研角度探究微博“过滤气泡”现象是否存在。2.对材料内容推断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台会对某些内容投按基数较大,某些内容投放基数小,这可能出于流量考虑。B.实验中的微博中立账号所获得的信息内容不受既有信息推荐结构影响C,算法过滤技术能够使人们不被信息洪流淹没。D.从算法逻辑方面做技术调整无法根除过滤气泡语文(二)第3页(共8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