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A区专用 JY高三冲刺卷(一)1试题(生物)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口■■二口■☐狼疮小体的量可作为SLE的依据,C正确;SLE属于自身免疫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免疫功能过强,甲氨蝶呤可能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治疗该病,D错误。1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为冰川退化后的裸地没有土壤条件,地衣是率先定居在裸地上定居的植物,所以为初生演替,A正确;由表格可知,乔木(赤杨)阶段土壤的pH变化幅度大,演替过程中土壤pH的变化主要与乔木有关,B正确;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决定生物能否在这里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即群落的发展变化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正确;群落演替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因此在云杉阶段也能找到地衣和苔藓等植物,D错误。12.生态系统中,某些重金属盐类和难于分解的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因此BCF数值越大,说明生物的营养级越高,A正确;生物富集系数数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越难在生物体内分解,BCF与物质在生物体内分解难易程度密切相关,B正确;铅等物质不易被分解,可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而碳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可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产生CO2进入非生物环境,C错误;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生物富集现象是全球性的,D正确。13.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与环境有关,如天敌、食物、空间等,适量投放鱼苗并未改变环境条件,因此环境容纳量不变,A错误;食物、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关,被称为密度制约因素,B正确;K2时种群数量增长较快,较易恢复,因此为了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捕鱼后种群数量需要维持在K2左右,C正确;网眼较大的渔网往往捕捞的是大鱼,因此捕捞后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会变为增长型,D正确。14.制曲通入无菌空气使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充足的能量促进繁殖,A正确;投料前应对原料进行严格灭菌,B错误;酵母菌的适宜的温度是18~30C,C错误;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获得产品,但酒精的获取应该采用适当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措施(如:蒸馏),D错误。15.紫杉醇是存在于红豆杉属植物体内的一种次生代谢物,次生代谢物不是生长必需的,在细胞中含量很低,A错误。16.肝素是促进精子获能的有效成分,不能促进优良供体母牛超数排卵,超数排卵应使用促性腺激素,B错误;胚胎移植前需检查胚胎质量并在囊胚或桑葚胚时期进行移植,C错误;进行性别鉴定和遗传病筛选等应选取胚胎的滋养层细胞,不能取内细胞团,以免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D错误。生物学参考答案·第3页(共6页)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