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阶段考试(H094)(一)1语文试题

13

[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阶段考试(H094)(一)1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A本文流消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和生命意识,抒写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沉追求,让读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这个树权也已将那捆麦子举过房顶,举到了半空中”拟人化地写出了一棵树缓慢但却不者“沉浸在阳光的暖照中”。C.本文赋予各种事物以生命,树的“记住”就是人的“记住”,文章通过树传达出对生活、自然停生长的过程,生动形象。、D作者一会说“树”“路”,又写到了“风”“我的家人”,仿佛是没有主题的乱写,这正是该散的深刻理解,形散神聚8.本文语言极富特色,有着“刘亮程式”的个性特征,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分析。(5分)文的一大特点“无主题”。9.“树”在文中有着鲜明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分析“树”在作者心中的特殊意义。(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中文,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材料一: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材料二: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众、不使其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其尤蔽者,以为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数:又或谓吾之爵禄足以诱天下之士,荣辱忧戚在我,是吾可以骄天下之士,而其将无不趋我;又或不求所以养育取用之道,以为天下实无材。此三蔽者,而犹可以论其失者,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盖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治国而国安焉,此其所以异于人者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于维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饮水食台,斯鸣蹄啮,求其所异者,蔑矣。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然后骐班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甲】是知虽得天下之瑰材桀智,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无不适其任者也。如是,则士之愿蒙鄙随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鸣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节选自王安石《材论》)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君子用人A如器B各取所长D古之致回治者P岂借才©于异皿代乎?高三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