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普试卷 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试题(五)5文科综合A(新)试题

16

学普试卷 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试题(五)5文科综合A(新)试题,目前2024届衡中同卷答案网已经汇总了学普试卷 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试题(五)5文科综合A(新)试题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2024届衡中同卷答案网请关注本网站。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学普试卷模拟版答案2024文综
    2、2023-2024学普试卷理科综合模拟版答案
    3、2023-2024学普试卷文科综合冲刺版一
    4、学普试卷模拟版答案2024第五次
    5、2023-2024学普试卷文科综合模拟版二
    6、学普试卷模拟版答案2024理综
    7、2023-2024学普卷官网高三
    8、学普试卷2024第三次模拟版
    9、2023-2024学普试卷文科综合模拟版三
    10、2023-2024学普教育试卷高三
全国100所名校高考模拟示范卷。(历史部分)24.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韩非子的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知识阐释事物的能力,渗透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解题分析】材料“古者……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今…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指过去人少财有余,所以人们不争夺,如今人多财少,所以人们互相争夺。材料“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禳岁之秋,疏客必食”指不是故意疏远自已的亲人而偏爱关系疏远的客人,而是因为不同时期存粮的实际情况不同。材料“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即刑罚轻不是仁慈,刑罚重不是残酷,施政应根据形势需要而调整。综上分析,C项正确。材料中将古今进行对比、将饥岁与穰岁进行区分,强调事异则备变,这与关注民众生产生活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韩非子的最终落脚点为“称俗而行也”,即根据社会状况施政,并没有明确主张严刑峻法,法不阿贵,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政令与社会情况的关系,没有涉及君臣关系,排除D项。25.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汉代政治,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渗透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解题分析】材料中汉光武帝用赏赐爵位、增加封邑的方式来换取武将的兵权,其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君臣之间的关系,且材料没有体现“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C项;由材料“耿弇、邓禹、贾复等相继交出兵权,以特进奉朝请”可知,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26.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唐代经济,主要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唐代,耕作方式、耕种技术、灌溉技术的进步为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提供了可能,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征,故D项正确。材料既反映了北方农业的劳作方式又反映了南方农业的劳作方式,体现不出当时经济重心在南方,排除A项;材料末涉及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唐代之前的耕作方式,无法得知传统耕作方式发生变化,排除C项。27.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明代地方治理,意在考查学生阐释历史现象、得出历史观点的能力,渗透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时期,宗族可以处理“同族内部”以及与“其他宗族”的矛盾纠纷,这说明宗族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宗族对社会基层控制力加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地方官吏的情况,排除C项;宗族在社会治理中起重要作用,并不代表政府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弱化,排除D项。28.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主要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当下)最要紧的是觉得自己是‘整个的国民’”“永远不可分裂,不可磨灭”“一被外族征服,便很难爬得起来”可知,梁启超意在强调在救亡图存的背景下民族自觉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指出犹太人、罗马人、印度人所属国“从前文化灿烂”,并未强调中华文明的优越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变法的信息,也未涉及梁启超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24·ZX·MN·文科综合·Y】文科综合卷参考答案(一)第9页(共12)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