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卷(三)3文科综合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下表所示是某学者对三国时期书法的描述。据此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三国时期的书法(1)》从有关制度来说,三国所制定的许多制度,是后来书法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2)从字体演变来说,楷、行的发展,三国是中间时代从书法家的状况看,三国时代的许多书法家实际上成长于汉末,而三国时代成长起来的书法家,(3)有许多进入了西晋A.深受战乱环境影响B.承载着文化传播使命C.具有承前启后特征D.兼收并蓄且影响深远26.南宋后期,太湖流域开始种植棉花。当时的洛阳、杭州、苏州是有名的花卉和观赏树木的种植地。另外,苏州、杭州、常州等地作为当时主要的茶叶产地,也是贡茶的主产地。由此可见,当时A.苏杭地区经济发展水较高B.经济作物种植遍及大江南北C.农业生产的区域性较为明显D.政府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27.明代前期,言官大都刚正不阿、敢犯颜直谏,而明中后期,言官的言风发生了重大转变,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同流合污之风盛行。这一变化A.根源于君主专制强化B.反映出监察制度尚需完善C.凸显宦官专权的弊端D.说明封建制度已出现危机28.鸦片战争后,魏源在《圣武记:附夷艘寇海记》中记载,战中清军将领幕下侍卫“皆纨绔少年,所至索供应,征歌舞,纵樗蒲,揽威福,其门如市…识者不待师出而忧其舆尸矣”。这表明魏源A.认识到英军军事技术的明显优势B.注意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内因C.痛斥清廷鸦片战争中的海防松懈D.揭露朝廷盲目自大和军纪败坏29.有学者提出,近代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这个“深渊”有一个“底”。这个“底”就在20世纪的前20年,且中国历史发展到“谷底”的时候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在该学者看来,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应是A.“屈辱”与“迷茫”B.“团结与“觉醒”C.“革命”与“西化”D.“沉沦”与“上升”30.右图所示为1946年1月《自由画报》上发表的题为《寻弃物》的漫地报算画。该漫画的主旨是A.宣传三民主义政治纲领B.争取和民主新局面C.讽刺恶性通货膨胀政策D.谴责国民党发动内战31.据统计,1958年第一季度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57年同期增长26%;同年6月13日的《人民日报》刊出诗句“英雄志气冲破天,一天等于二十年”,并认为“一天等于二十年”是马克思早已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社会发展作出的科学预判。这说明当时A.经济的增长助长了文化创作的浪漫色彩B.我国已建成独立而完整的工业体系高三文科综合第6页(共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