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

28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7.B根据材料“德业相劝”“孝尔父母,敬尔兄长”“重人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中国古代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故选B项。A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乡约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故排除C项;中国古代乡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D项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并没有体现乡约实施的后果,故排除。18.D根据材料“对于住在法国领土上的一切人均有强制力”“不得违反有关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之法律”“丧失法国人资格”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法国民法典》注重利用法律维护国家统治,故选D项。A、C两项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封建势力”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B项19.C根据材料“声称人生而有罪,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不得不教授他们读和写,以及那些为教会事务和仪式所必须的艺术与科学,如书法、绘画、音乐和历法知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基督教在加强人们思想控制的同时,在客观上也促进了知识的传播,故选C项。A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不断强化”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B项;D项材料并未涉及,故排除。20.D根据材料可知,《人民日报》报道关于雷锋精神的宣传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心,这折射了不同时期的价值取向,故选D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才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排除A项;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2012年中共十八大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宣传成效,故排除C项。21.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2011~2019年的法律服务受理案件数量的比例中可以看出,该时期国内法律服务业务主要以民事诉讼代理为主,占比超过70%,而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刑事案件事务次之,占比20%左右;行政诉讼代理业务量最少,但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我国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故选B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D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故排除。22.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时期,对于不同的少数民族采取不同的管理举措,这体现了当时民族政策的灵活性,故选D项。材料内容属于对内而非对外,故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边疆治理而非社会治理,故排除B项;C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故排除。23.A根据材料“制番人之死命,壮中国之藩篱,断匈奴之右臂”可知,茶马贸易利于维护大一统政治统治,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扩大统治疆域,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族关系,未涉及对外关系,故排除D项。24.A根据材料“1534年”“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将英格兰教立为国教”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规定有利于促进英国民众民族意识的增强,故选A项。这一时期英国还未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故排除B项;这一规定应该是有利于加强王权,而不是“冲击了”,故排除C项;D项指的是宗教改革,故排除25.C根据材料“就美国而言,建立起由其控制的、有限度的否决权正是它所希望的”“对苏联来说,西方国家占绝大多数,一项广泛的否决权是对抗英、美等国的有效武器“而在中小国家看来,各大国是不会接受没有否决权的联合国的”可知,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是当时世界上各方政治力量权衡利弊后的妥协的产物,故选C项。A、B项说法不符合事实,故排除;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至今尚未形成,故排除D项。【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24015B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