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衡中同卷单元卷

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

衡中同卷单元卷 77

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时期择偶标准强调“政治本位”,对“政治因素”尤为重视,青年择偶首先要考改革开放前虑对方“阶级出身”,家庭有无“政治历史问题”,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改革开放后“门当户对”仍是普遍的硬框框,房子和家庭经济成为首要因至1980年代素。“自主”意愿仍然不是主流,农村青年更是如此。在性别中期差异上“男高女低”是主流的婚配模式,即男性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方面普遍高于女性。自主意识增强,城乡青年结婚都要求父母或单独由男方提供1980年代中“四大件”。农村青年大多希望女方贤惠、朴实、任劳任怨,而期至1990年且主张在结婚时找一个“现成的媒人”。城镇青年要求对方有代中后期住房和居住地为城市的比重上升,对配偶的修养、人品的要求也呈上升趋势。对职业、收入、住房、财产等物质条件的重视程度重新回归,学1990年代中历较高的择偶者越来越倾向于“通盘考虑”,包括生理条件、社后期以来会经济条件、人品个性和对方相容互补等,“门当户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更成了富有阶层择偶模式的走向。摘编自王水珍《改革开放30年与青年择偶观念的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据此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二)选考题(共15分)45.(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俄国农民农奴化过程始于15世纪末,突出表现为农民没有人身自由,更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1861年改革基本上终结了农奴制在俄国存在的条件,领布法令允许农民带着土地解放。解放农民并分给其土地的条件是缴纳高额赎金。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能力一次性付清赎金来购买份地,加之改革过程中保守派地主的极力抵制,俄国农奴改革允许农民“带土地解放”仅仅体现在法律层面,现实中农民没能真正获得土地所有权,实际使用的土地在数量和地力上反而不如改革前。改革后农民迫于土地不足的现实,采取各种可能的方式增加土地使用面积,但是无论租地、买地或垦殖新地,还是政府采取措施补地,都只能暂时性缓解农民生活困难,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土地不足的境况。出现这种情况并非偶然,俄国专制制度的代表人和受益者不会自掘坟墓,土地的传统经营方式亦不会瞬间消失。然而,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俄国1861年改革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摘编自唐艳凤《1861年改革后俄国农民土地使用状况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民“带土地解放”仅仅体现在法律层面的原因。(9分)国考1号7·历史第5页(共6页)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