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独立于其他地区,其棉纺织业是独立发展的,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洲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并不相同,不能体现文明演进呈一体化趋势,排除C项;考古发现有利于推动历史研究,但历史研究并非完全依赖考古发现,排除D项。12.D材料“1265年,英国召开议会,议会代表除教俗贵族和每郡两名骑士外,各个自由市也派两名市民参加。到1295年,骑士和市民出席议会得到普遍认可”说明市民阶层壮大,而市民阶层壮大有利于英国城市获得自治权,D正确;材料和调整封君封臣无关,排除A;14世纪末,英国建立议会君主制,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13.B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3一18世纪(意大利)。据材料“禁奢法令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意大利各个自治城市的立法条令之中”,可知13一18世纪意大利颁布了诸多禁奢法令,据此可推知此时意大利地区盛行奢侈风气,侧面反映此时商品交换活跃,受到了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影响,故选B项;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关注人性,材料中的禁奢令实质是对人性的限制,和人文主义的精神相反,排除A项;价格革命是16一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因此材料中的法令不是推动价格革命的因素,排除C项;对奢侈品的追求是民众生活水高的表现之一,但奢侈品超出了基本的生活所需,因此禁奢法令对民众生活水的影响非常有限,阻碍民众生活水提高的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14.C据材料“全国总农户数的0.8%”可知,到1927年底,真正参与到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的农户比重过低,说明苏联当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对农业的投资很有限,而农业生产又非常落后,这表明苏联集体耕作缺乏条件,反映出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故选C项;据材料“参加农业各种集体经济形式”可知,反映的是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的政策,新经济政策不包括农业集体化,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以来,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联盟已经得到巩固,工农联盟亟待巩固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造成苏联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开始实行的时间是1928年,与材料时间1927年不相符,排除D项。15.B据材料“苏加诺认为民族主义不应该是一种狭隘的排他主义”“号召印尼的民族主义者与穆斯林以及马克思主义者团结起来”可知苏加诺通过宣传孙中山和马克思主义激发国人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国内的民族力量,为争取印尼的独立而努力,故选B项;材料中苏加诺反对狭隘的排他主义,是希望印尼人民能够更多地向他国家的民族主义者学,并不意味着印尼的民族独立运动得到了其他亚洲国家的支持,排除A项;苏加诺激发印尼人民的民族意识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印尼自身的民族解放运动,排除C项;苏加诺赞扬孙中山主要是为了借助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精神激励印尼人民,排除D项。16.C据材料“美国第一、二产业部门的劳动者减少,第三产业的劳动者显著增加,同时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比重也在发生变化”可知,战后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增长,也使一部分职业经理人和高级白领出现,成为“中间阶层”,使工人阶级内部的结构更加多元化,故选C项;“白领工人”的增加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与社会运动无关,排除A项;二战后,欧美国家相继建立福利国家,社会保障水明显提升,排除B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D项。17.(1)《史记》属于后世的文献史料,作者司马迁作为汉朝史官,其记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较高的可信度。秦二世的诏书来自出土秦简,是一手的实物史料,但也不排除该诏书的表述是为了维护秦二世地位的合法性。应秉持“多源互证”原则,还需其他史料进行印证。(6分,每点2分)(2)大量的秦简作为秦吏喜的陪葬品,数量之多是罕见的;秦简作为出土文献对研究秦朝历史和法律等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敬佩于秦朝基层小吏喜的敬业精神。(6分)18.(1)特点:①独立自主,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②强调国家对经济的领导作用。(每点2分,共4分)》影响:①促进了墨西哥经济的迅速发展;②未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每点2分,共4分)(2)举措:①设立供销社,打通城乡经济联系,构建国内经济循环;②发展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贸易,构建国际经济循环。(每点2分,共4分)意义:①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加快工业化创造了条件;②密切了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关系,有利于改善我国外交处境;③为以后的治国理政积累了经验。(1点2分,2点4分)19.示例论题:地理大发现后世界历史出现大变局。(2分)阐述:首先是新的全球性视野。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或半球,整个地球的形状首次被了解和绘入地图。其次,推动人口的迁徙,种族隔离被打破,形成新的民族,如18世纪中叶美利坚民族的形成。第三,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如非洲的咖啡、亚洲的茶叶传到了欧洲;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促使当地人口迅速增长。第四,促进了不同区域文化和科技的传播与交流。(8分)总之,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2分)示例二【高三级9月“六校”联合摸底考试·历史卷(一)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4010C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