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高三24·G3AB·语文-必考-QG 语文1-3答案

22

2024年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高三24·G3AB·语文-必考-QG 语文1-3答案,目前2024届衡中同卷答案网已经汇总了2024年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高三24·G3AB·语文-必考-QG 语文1-3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2024届衡中同卷答案网请关注本网站。

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C颈联上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明说菊花生登高咏菊尽处不容靠近“玉阶”,暗指诗人沉沦下层、晋罗隐①升失路。篱畔霜前偶得存,苦教迟晚避兰荪®。D诗歌照应紧密,“偶得存”照应诗题中的能销造化几多力,不受阳和一点恩。“尽”字,“篱畔霜前”为颈联中的“生处”等生处岂容依玉砌③?要时①还许上金樽。张本。陶公没后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6.请从修辞手法和情感内涵角度简要赏析尾联。[注]①本诗一作李山甫诗。②兰荪:香草。③玉答:砌:用玉石砌的台阶,此指富贵之地。④要时:迎合时尚。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说深秋菊花迟迟开放,是为了避开兰荪炫耀芬芳的时节,言近旨远,含蓄蕴藉。B.“阳和”指春煦之气,颔联下句说菊花不接受春天的一点恩惠,用语浅俗,饱含豁达之意。考点二表达方式考向1抒情方式2.寓情于景〔知识梳理作者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一、直接抒情情,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内涵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也称“直抒胸臆”,指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内涵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明爱憎态度。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淋漓酣畅,一吐为快,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作用作用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发现作者的感震动人心。情全部寓于景色之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典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典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杜牧《江南春》)分析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的思想感情。乡春景图。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第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欢快地歌唱,丛二、间接抒情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1.借景抒情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目,经作者生花妙分析作者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第三、四两内涵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怀。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现在作者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作用使情感含而不露,意蕴悠远,深切动人。借景抒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迷离的色彩。全情是先有情,缘情而选景。诗洋溢着作者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典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3.触景生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借“朝雨”之景烘托出作者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作者见到某一景物后,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分析内涵情;借“杨柳”增添了浓厚的离别、留恋之情。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作用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241·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