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丁丁冬冬学识字(二)2》教学设计之一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7.D(“结构上起到了伏笔和照应的作用”错误。没有伏笔照应的关系,藤手杖的出现主要是在催粮时作为权威的象征。)8.①用全知视角讲述故事。像绝大部分传统小说一样,《催粮差》用全知视角讲述故事,使读者通过阅读能够通晓故事涉及的方方面面。②叙事结构以情节为中心。讲述故事采用连贯叙述的方式,围绕着故事情节叙事。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煎饼铺伙计催粮被二先生打耳光,崔九孩给二先生道歉,以及崔九孩要到孙二则家催粮等。(从视角、情节两个角度回答,并能总写和分析结合的,每点2分。如果视角方面从人称的角度阐释,也可以给2分;情节方面,如果只是复述故事情节,给1分)【解析】“中国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全知视角,讲故事的人全知全能,叙述故事时,没有内容的忽略;二是以情节为中心讲述故事,小说所有的内容都紧紧围绕情节。《催粮差》讲述了催粮的故事,先叙述崔九孩雇人、煎饼店伙计催粮被打、崔九孩道歉,以及到孙二则家催粮等。回答问题,从这两个方面叙述即可。9.①语言富有乡土特色。小说使用方言,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比如用“稀松”“我的过”等。②人物富有乡土特色。无论是崔九孩、二先生还是煎饼铺的伙计,说话、做事都具有乡民特征。比如崔九孩到二先生家的“走进来蹲到窗下”等等。③故事具有乡土特色。小说很像说书人讲故事,无关紧要的情节都被忽略掉,无关紧要的人物连名字都没有,比如煎饼铺的伙计、二先生家浇水的佣人等。(从语言、人物、故事三方面分析的,每点2分。如果从传统小说不注重景物描写的角度回答,可以给1分;如果复述情节,这点不给分;如果从场面/场景、主题方面回答,可以酌情给1分)【解析】小说的乡土特色主要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①小说的叙述语言、人物语言等具有乡土气息;②小说从人物刻画的角度体现浓郁的风俗人情;③从故事情节的角度看,像民间故事或者是说书人讲故事等,通俗易懂;④主题上,凸显民间故事的特征。这篇小说,从语言上看,小说的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都具有乡土特色,具体的呈现是方言的使用、具有地域色彩的词语的使用等等;从人物上看,小说中的崔九孩、伙计、二先生、浇水的佣人等都具有乡民特征;从情节上看,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很有民间故事的特征等等。10.D(四个选项中有三处不同的断点:①“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从动词“移居”分析,宾语可以是代词“此”,也可以是名词“此殿”;但从“乃”和后面的介宾短语的角度分析,“殿”应该是上句的内容。所以,“殿”后是断点。②“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从动词“居”分析,代词“之”是其宾语;从“不以为可”分析,主语应该是“时人”,“时”前是断点。③“虽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从复句关系的角度分析,“虽”是上句,对应的是“然”,“然”前断点。)11.A(“左庶子的官职稍低于右庶子”错误。左庶子职位高于右庶子。)12.B(“太子就让他当着自己的面把鼓弄坏”错误。原文是“太子出其鼓,对玄素毁之”,是太子自已把鼓弄坏的。)13.(1)朝廷选拔优秀贤能的人来辅助殿下,如今您动辄数月不见宫中臣属,这将如何使他们对殿下有益处呢?(采分点:“选”“动经时月”“何以”各1分,语句通顺1分)(2)当今群臣中,忠心耿直的没有人能超过魏征,我派他做太子的师傅,以此来杜绝天下人的猜疑。(采分点:“逾”“遣”“绝”各1分,语句通顺1分)14.①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傅;②亲口说出绝对不会让庶子代替嫡子,成为太子。(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满分)15.C(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有文采不在于夸夸其谈,无言袖手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真谛。)16.①雨后荷叶水珠晶莹,让人有清例之感,表现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②以水为镜、发不胜簪,体现作者对韶华易逝的感叹。③白鹭横空、归心似箭,表现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每点2分)【翻译】雨过之后荷叶上水珠晶莹别透,生发出清冽的感觉;以水为镜、摩挲短发。一行白鹭在秋天飞归故乡,树上的鸣蝉为夕阳饯行。我站在鲜花和柳树的旁边,看着微云淡月又到了黄昏时刻。有文采的人不在于夸夸其谈,袖手无言才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真谛。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2页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