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151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韩姐找牙轮的故事把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勾连起来,又用球场上运动员之间的配合作比喻,首尾呼应,表现了作者在结构上的“苦心经营”。(2分)③看似“随便”的结构实则便于集中塑造人物形象,“苦心经营”的主线和首尾呼应的比喻又利于主题的表达。(1分)【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着眼于“苦心经营的随便”,结合文本,分析“随便”和“苦心经营”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再思考作者如此安排结构的用意。9.【答案】①三位主人公经过思想转变,均认识到“为人民服务”这一工作宗旨。(2分)②三位主人公各有所长、性格互补,在工作中能更好地相互配合。(2分)③三位主人公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关系融洽,愿意为彼此补位。(2分)【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别从思想认识、人物形象、人物关系等角度分析。10.【答案】C【解析】原文标点为:“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解答断句类题目,首先要依据上下文合理推断句子大意,再结合文言知识,才能准确选出答案。这里的核心事件是包拯请求皇帝立太子,所以“乞豫建太子者”一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和D两项,“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一句,是包拯说自己七十岁了,并且没有孩子,不会为自己和后代邀宠,若理解为“我七十岁了,已经快要离开这个世界,孩子也不是邀宠的人”,则与语境不合,据此可排除A项。11.【答案】A【解析】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入仕做官。12.【答案】B【解析】“包拯请求把牧马交给百姓,帮助耕种”错。原文包拯是请求把土地全部交还百姓,让他们耕作种植。13.【答案】(1)有一个人偷割了别人家的牛舌,主人来上诉。包拯说:“只管回去,杀了牛卖掉它。”(得分点:“第”“鬻”各1分,句意2分。)(2)包拯在朝处事刚强坚定,那些贵戚、宦官因此有所收敛,一听见他都害怕。(得分点:“敛”“惮”各1分,句意2分。)【解析】解答此类题目,既要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也要能够依据具体语境合理推断句子大意。如“第”“鬻”等的词语的翻译就离不开对文言词语的广泛积累,每句均有2分的大意分,要求考生的答案大意正确且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惯。14.【答案】①京城传言:“(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②包拯下令将那些由宦官和豪门贵族侵占惠民河边的土地而修建的楼台亭阁全部拆掉。③包拯敢于犯颜直谏,为国家考虑请求皇帝早立太子。(以上三点,答对一点给1分,任答两点即给3分)【解析】文中能体现包拯“刚毅正直,不畏权贵”的内容主要在“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一句之后,找到具体体现这一品行的事件,并简要概括即可。【参考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县人。当初考取进士后,拜官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知县。因为父母都年事已高,他推辞不去就职。调任和州监税,父母又不愿随行,他便辞官回家奉养。过了几年,双亲相继去世,包拯就在墓旁造屋居住守孝,到守丧期满,仍然徘徊不忍离去,邻里父老曾多次过来劝他结束守丧。过了很久,包拯才去吏部接受调选,做了天长知县。有一个人偷割了【高三年级联合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