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材老高考五省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一联)考试历史试题

41

老教材老高考五省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一联)考试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高三五省联考
    2、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五校联考历史
    3、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五次联考试卷历史
    4、2023-2024五校联考历史
    5、2023-2024新高考五省百校联盟历史
    6、2024学年第二学期五校联考试题高三年级历史学科
    7、五校联考历史2024
    8、2023-2024新高考五省联考
    9、学科网2024年高三5月大联考历史
    10、2023-2024五省联考试卷
全国100所名校高考专项强化卷·历史卷三参考答案1.C根据材料“颁布了申诫公侯将相的《铁榜文》与《资世通训》”“反复强调臣僚要效忠”可知,明太祖从洪武初年开始,就采取措施来维护君主权威,故选C项。明太祖的这一做法旨在维护君主权威,没有涉及君相矛盾问题,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和史实不符,排除;君主权威的空前加强,不利于官僚政治的有序运行,排除D项。2.A材料中的掌管“皇室宗庙”“皇帝奥马”“朝会”等,都体现了明代行政管理机构服务于皇室的特点,这反映了家国同构传统的延续,故选A项。材料所述体现不出行政管理机构的重叠,排除B项;虽然明代五寺有掌管礼乐制度的机构,但体现不出礼乐制度的重要作用,排除C项;政府部门的“权力制衡”没有材料依据,排除D项。3.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并组织移民,这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故选A项。材料所述做法并不能有效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排除B项;城乡人口比例是否科学,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知,排除C项;国民经济结构指的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比例问题,材料中没有相关信息,排除D项。4.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文化商业化的浪潮中,部分文人士大夫并未受到传统的“耻于谈利”的价值观桎梏,而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资本,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不是从思想解放和民间艺术的角度展开论述的,排除B、D两项;此时的科举考试确实已经比较完善,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5.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清时期徽商大量购置田产,这是因为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经商受到社会的歧视,所以,商人通过经商赚饯后多购置田产守业,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明清徽商赚钱后的做法,不能体现其“崛起的缘由”,排除A项;材料强调徽商经商赚钱后购置田产,没有体现出儒家义利观念的异化,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徽商购置田产的相关信息,没有涉及经商范围的扩展,排除D项。6.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朝鲜李氏王朝积极派遣掌管音乐的官员赴明朝考察和学,并描绘多种乐器之图样,这说明中华文化受到朝鲜的推崇,影响了周边国家,故选B项。材料只反映了朝鲜对明朝乐器文化的学,不能体现“多国音乐的交流与传播”,排除A项;李氏王朝学明朝的雅乐,不代表该音乐在当时普及,而且雅乐主要流行于社会上层,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朝鲜李氏王朝对明朝音乐的学,反映不出朝鲜半岛文化落后,排除D项。7.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取代元朝后,明代社会上存在着明显的民族优越感和对过去传统的回顾,朱熹重新树立了儒家学说的权威,这适应了新王朝统治的需要,故选C项。封建化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政权的,且明朝本身就是封建王朝,排除A项;少数民族政权往往吸收汉族文化以适应统治需要,而不是排斥,排除B项;儒学落后于世界潮流这一说法没有材料依据,排除D项。8.A材料章节中的“裁减科道”“言路的沉寂”“君主不再受监督”等,充分说明了君主专制的强化,这是决策权力集中的表现,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监察制度的完善,排除B项;当时内阁和六部等行政机构的权力是下降的,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班底”指南书房,其不属于特务机构,排除D项。9.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乾隆在即位之初,就要求地方督抚管理好属员,监察官员应当及时纠劾各级官员,这说明乾隆重视官员廉政建设,故选B项。材料反映了乾隆对当时官员贪污问题的应对措施,没有与之前的现象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吏治腐败趋于严重”的结论,排除A项;乾隆意识到贪污问题的危害性,不能说明“贪污问题成为朝政顽疾”,排除C项;“监察官员未能履行职责”是对材料信息的过度獬读,排除D项。10.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廷在考官管理、搜检考生和考官阅卷等方面采取了多项具体措施,以防止考场上全国100所名校高考专项强化卷·历史卷三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XGK·SD】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