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 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 历史(江西专版)(二)2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4.下表为西汉王朝与南越关系的相关史实。时期史实汉高祖时期封赵佗为南越王,命其“和辑百越,毋为南边患害”。汉谴使责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赵佗表示“去帝制”“为藩臣,奉贡汉文帝时期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汉武帝时期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据上表可知,汉朝对南越的措施旨在A.拓展同姓封国区域B.实施地方自治政策C.维护国家政治统D.践行以和为贵思想5.自唐高祖武德年间开始,中书、门下集议于政事堂,政事堂设于门下省。《通典》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到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待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这一变化反映出A.行政效率的提高B.三省体制有效制约皇权C.决策机制的异化D.巾书省巾心地位的确立6.宋朝为了严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专权独裁,制定出一整套集中行政权、兵权、财权等的“祖宗家法”,包括崇文抑武、守内虚外、限制宦官外戚等,还包括士大夫根据政治需要对此进行的各种解释。宋代的“祖宗之法”A.杜绝了决策中的错误B.有利于巩固王朝统治C.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阻碍政治制度的革新7.下表是明太祖洪武年间采取的部分政治措施。该表说明洪武十年(1377年)六月令民言事者实封直达御前洪武十年(1377年)七月设置通政司以受内外奏章,于早朝前汇达御前洪武十一年(1378年)三月令六部“奏事勿关白(告知)巾书省”A.明太祖废除了中书丞相制B.明太祖力图强化君主专制C.下情上达的程序不够规范D.通政司成为新的权力中心8.明代中期以后,“凡本章进御,固由内阁票拟,或因事降旨,不诏阁臣面谕,则令司礼监粗写事目,送阁撰拟”。这表明A.司礼监充当权力运行的中介B.内阁施政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C.宦官专权妨碍内阁权力行使D.中枢机构的行政效率显著提升9.清代的监察官多由在任的京官和在外知县等政绩卓异者,通过内外大臣保举,经考试合格而入选。一般要求京官历俸两年、外官历俸三年。由此可见,清代A.监察官员选拔严格B.构建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C.监察官员地位崇高D.发挥监察官员对皇权的牵制10.法国学者阿祖莱指出:“当时(雅典)民主与人权并不相关,考虑的只是公民的权益:在伯利克里的时代,公民共同体仍然是一个封闭的俱乐部”,“雅典已成为一个不断扩张霸权的海上帝国,为此,它会对自己的盟邦不断地实行暴政”。这反映出作者意在【九江“六校”2021一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联考·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
本文标签:
起点摸底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