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中三年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52

山东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中三年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山东历史三模
    2、2023-2024山东省高三历史阶段测试
    3、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月考历史
    4、山东省2024历史模拟考试
    5、山东省2024历史第二次模拟
    6、山东省2024历史试题
    7、2024年高三山东期末历史答案
    8、2024山东省各地历史二模
    9、山东2024历史二模
    10、2023-2024山东高三历史模拟考试
山西省六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A考查西周分封制。根据材料“商朝…商都以外之地和商王以外之贵族的臣不能称之为‘王臣’”“西周时期…逐渐形成‘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西周时期实行“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增强了周王室的统治能力,故选A项。B项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分封制并未实现中央对地方管理的直接化,天子通过诸侯管理地方,不直接管理大夫和士等,故排除C项;D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2.C考查汉朝的经济。根据题干可知,汉高祖时期对商业的发展进行抑制,但是到汉文帝时期却出现商业发展繁荣的景象以及政府对能够捐助粮食于边疆的人授予爵位,这一变化说明汉文帝时期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环境的相对宽松,故C项正确。A项中“决定”、D项中“空前提高”的说法均过于夸大化,故排除;B项中“加强”的说法与题干中西汉初年,“抑商”政策走向松动的趋势不符,排除。3.D考查朱熹的思想。“即物穷理”所穷的“理”并不是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而是通过“穷理”使人们“自觉自愿地规范自身行为”,进而“提高个人的精神境界”,这种规范自身的行为是基于主体的自主选择,即内心的道德约束力,故选D项。A项说法错误,故排除;材料未体现做学问的方法,故排除B项;朱熹的思想旨在通过提高个人的道德规范来维护社会秩序,并未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故排除C项。4.B考查元朝行省制。根据材料“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所掌庶政一般采用官员集体参与的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行省权力具有“大而不专”的特点,故选B项。A、C两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排除D项。5.A考查明朝的土地兼并。根据题干可知,明朝中央的官僚严嵩“广市良田”“广置良田美宅”,在北方大量的良田都被官僚地主阶级所占有,地方上的卫所屯田也遭到破坏,被“卫所官旗势豪军民侵占盗卖”,这反映出明朝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财富利用方式并未发生根本转变,不论是商人还是官僚大都将财富用于购买土地和房屋,故排除B项;土地买卖合法化开始于先秦,故排除C项;题干中并未涉及农民赋税沉重,故排除D项。6.B考查明末清初的儒家思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夫之的这些思想的出现是学术界对明末清初社会大变动的必然反映,具体到思想领域,是对当时宋明理学的空疏教条学风的反对和批判,要求学用一致、经世济民,故B项正确。王夫之卒于1692年,伏尔泰生于1694年,明清思想家早于启蒙运动,故排除A项;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王夫之的思想并未形成广泛的影响,故并未改变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故排除C项;近代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排除D项7.C考查洋务运动。由材料“见崇闳任局长,而管事的都是不专业的人,机器也不保养专研改进,就松了一口气”可知,上海机器织布局作为民用工业在成立之初就在人才任用、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的改进等方面存在许多弊端,具有落后性,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上海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集中情况,故排除A项;材料并未指出上海机器织布局对上海军事工业的辅助作用,故排除B项;洋务运动是为学西方科技来维护清政府统治,并不具有反帝性质,故排除D项。8.D考查辛亥革命。根据材料“迈出了中国政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但建立的新权威未获成功,造成政治稳定性的丧失,致使中国的现代化一再被延误”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指的是辛亥革【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