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衡中同卷调研卷

[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2LK·历史-QG 历史试题

衡中同卷调研卷 55

[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2LK·历史-QG 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全国大联考历史答案
    2、2023-202422届高三大联考历史qg学生用卷第1联
    3、2023-2024全国大联考第四次历史
    4、2024历史第二次大联考
    5、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三次试卷历史
    6、2023-2024学年高三第四次联考试卷历史
    7、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试卷历史
    8、2024全国大联考答案历史
10.B由材料“吸收并融合了印度、龟兹等地佛教的特点”“深受当地汉魏以来形成的社会文化影响”可知,佛教与沿途各地的地方性文化相融合,呈现出本土化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统治者对佛教的态度,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佛教传播的地方性特征,而不是丝绸之路对佛教的影响,排除D项。11.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马尼拉帆船贸易使亚洲与美洲、欧洲之间的贸易扩大,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加强,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亚洲与美洲、欧洲的贸易往来,这不足以说明美洲和亚洲是欧洲的商品市场,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通过贸易赚取钱财并没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排除B项;16~19世纪,亚洲在世界经贸活动中的主导地位逐渐下降,排除C项。12.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来,中法经济文化交流频繁,18世纪的法国服装设计融入了中国清代女装元素,这说明中国文化丰富了法国服饰内容,故C项正确。中法之间的服饰文化不具有同质性,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法国文化创新意识的深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互补,排除D项。13.[示例门信息:“汉武帝不断北伐匈奴,匈奴的政治中心迁徙到漠北”,“因自然灾害和鲜卑族势力的不断扩大,匈奴人又继续南迁”。(2分)论题: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匈奴的迁徙。(2分)阐述:秦汉至魏晋时期,匈奴民族的主体迁徙的整体趋势是自北向南,从长城以北迁入内地。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战争的影响,汉武帝时期,西汉政府北击匈奴,东汉时期,匈奴分裂,南匈奴向内地迁徙;其二是自然灾害的影响,曹魏时期,中国北方气温偏低,匈奴生活的环境日益恶化,部分匈奴人为了生存不断向内地迁徙;其三是草原部族的纷争促使匈奴内迁,魏晋时期,北方鲜卑族崛起,匈奴势弱,主动向内地迁徙以避纷争;等等。(9分)综上所述,在秦汉至魏晋的几百年中,匈奴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向内地迁徙,并接受了汉族的文字和生活方式,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14.(1)特点:以中国都城为起点贯穿亚洲,连接欧亚大陆;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互利互惠;繁荣发展,持续时间长。(7分,答出三点即可)影响:提升了汉朝的海外影响力;加强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汉代对外交往的渠道。(6分)(2)有利条件: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政府政策的推动;工商业经济的发展;造船业技术的进步;对外开放的政策。(6分)(3)认识:经济的繁荣是古代丝绸之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因,和稳定是必要前提,开放包容是重要支撑,文明互鉴是动力源泉。(6分)·103【23·G3AB(新高考)·历史·参考答案一R一必考一QG】

扫码二维码